•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辽宁教育公众号
  •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新媒体平台

往期精选 | 源于儿童生活 让活动更有针对性——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课例评析

 

 

  精品课例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中的一课,笔者在一次公开课时执教了此内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快乐,提高学生的乐群性,引导学生学会加入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尊重游戏伙伴。
  通过课前观察和分析,我发现,儿童在进入小学后,和周围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希望获得认同与支持。多数孩子都喜欢与他人交往,愿意参与群体活动。在与同伴游戏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会因为计较输赢、不守规则等玩不下去、闹不愉快,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有助于增强其交往的意愿与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讲述与同伴一起玩开心的故事;知道主动融入大家,掌握和大家一起玩的方式、方法;感受大家共同玩耍的快乐,懂得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尊重与理解。
  只有让学生明白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才能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到与同伴相处的快乐,使其在相处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体验和伙伴们一起玩的快乐,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懂得如何交友、如何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课堂教学片段
  (一)回顾生活经历,感受大家一起快乐多
  1.出示“班级交往图”,请学生连一连,展示如下PPT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想一想,你经常和班上的哪些同学一起玩。现在请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一张交友图,最中间的位置写着你的名字,周围的一圈,是班级里其他小朋友的名字,把刚才你想到经常和自己玩的同学的名字,用红笔连线到你的名字上。(学生自主连线后,向同伴展示)
  2.分享大家在一起的开心经历,展示如下PPT

 


  师:想一想,你和大家一起玩的时候,都有过什么样的心情呢?请拿出老师为你准备的“心情牌”,选择你的心情,展示给大家看看吧。(学生举牌)
  师:的确,在游戏中是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很正常。但总得来说,大家一起玩还是欢乐多。那么,我们就先来谈谈那些高兴的事吧。请小朋友回忆一下,那件高兴的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跟谁在一起?你们在玩什么游戏?为什么那么高兴?(学生回答后,进行小组交流,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汇报,汇报的同时教师帮助学生提炼出一起玩中的收获)
  师:刚才我们一起聊了大家一起玩的那些快乐的事,有朋友可真好!那除了这些小朋友,你还想和谁一起玩呢?现在请你拿出交友图,用蓝色的笔,把你以后想要一起玩的小朋友和自己连在一起好吗?(学生自主连线,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进一步的交友愿望,激发学生对本课活动内容的兴趣,并出示课题“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通过“班级交往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每名学生在班级中的交往情况。学生在回忆中调取了许多美好的经历,除了体会到“一起玩”很快乐之外,通过教师引导,还产生了想要交朋友的主观愿望。
  (二)续编绘本故事,知道如何结识新朋友
  1.观看并续编绘本故事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布丁的故事吧。(教师播放绘本微课“小不丁的故事”,并在播放过程中适时暂停,进行提问)

 


  (1)听了小蝴蝶的话,小布丁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2)小布丁看到有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得特别开心,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3)要想一起玩,小布丁该怎么说、怎么做呢?(师生交流总结交友方法:主动、有礼貌)
  2.遇到“拒绝”怎么办?
  师:看来想要交到好朋友,不但需要主动大胆、还需要有礼貌。可是老师想问问,有没有小朋友,即便是做到了这些,还是被其他小朋友拒绝了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解决问题)
  师:经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在交朋友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大胆主动、有礼貌、遇到困难多多想办法,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交流后总结交友方法:想办法)
  此项活动设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绘本故事《小布丁和小蝴蝶》为线索,贯穿整节课,帮助学生学习交朋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交朋友需要“大胆主动、有礼貌”,同时又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明白交朋友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退缩,要积极主动“想办法”。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新的思考带入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愿望。
  (三)开展“找朋友”律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出示如下PPT展示:

 


  师: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小布丁终于交到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像小布丁一样,找到更多朋友一起玩呢?接下来,我们也来活动活动,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吧。在游戏过程中,我们要不吵不闹,注意安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进行“找朋友”的律动游戏)
  此项活动设计,旨在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既得到了放松,也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找朋友”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律动游戏,但也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朋友,感受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四)解决具体问题,掌握同伴交往的方法
  1.说说和朋友在一起玩不高兴的事
  师:在玩的过程中,除了开心的事,有时也会发生一些让人不高兴的事。老师注意到了,在回忆游戏感受的时候,咱班有2名同学当时举了平脸和哭脸。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在玩的时候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觉得不高兴呢?请注意,你可以不说小朋友的名字,只说当时的情况。(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2.班主任老师眼中学生交往中的问题
  师:其实啊,每天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班主任老师,也特别关心你们,她也观察到了一些现象,我们来听听吧。(班主任老师发言)
  3.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具体问题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都提到了,在游戏中有不小心磕碰到或损坏玩具的情况,谁遇到过这种事并处理得很好,说说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师:刚才还有同学提到,有在游戏中输了很不开心、最后就不玩了的情况,这其实是一种斤斤计较的表现。如果你就是那个总输的小朋友,你该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守规则、不计较)
  4.“小布丁的烦恼——为什么玩不下去了”辨析
  师: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同学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实随着大家在校园生活的时间越来越久,你很可能还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你看小布丁也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了。(播放视频《拍球辨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多商量)
  让学生和班主任老师都来说说“一起玩”时出现的不开心的事情,从中选取一些共性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共性的问题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如还原当时的情况演一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好办法等。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懂得了交到朋友后,如果想要一起愉快地玩,每个人都要做到“不计较、守规则、多商量”,进而达成本课目标。
  (五)归纳小结,分享收获
  在前面活动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生:做游戏不计较,这样大家才能玩得更好。交朋友的时候,主动一点,就会交到更多好朋友。
  师: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交朋友要怎么做,还知道了当和朋友之间出现问题的时候该怎么解决。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够交到更多朋友,收获更多的快乐。
  此环节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结、分享感悟与收获,既能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能促使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升华情感。
  三、课堂教学评析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的理念,教学效果较好。具体来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一)回顾生活,向生活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儿童生活细化为三种时间维度的生活,即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在“我多想和你一起玩”一课中,对于这三种时间维度的把握体现在:
  其一,“回顾生活经历——感受大家一起快乐多”环节,请小朋友们回忆和谁一起玩过什么游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曾经有过的快乐感受,交流了“一起玩”的收获。这是对于过去生活的回顾。
  其二,“班级交往图”连线,有针对性地让每一个孩子呈现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交往情况。我设计了一张涵盖班级全体小朋友的“交往图”,大胆尝试利用课堂时间现场调查,让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和本班中经常一起玩的小朋友的名字连到一起。这是对于“当下生活”的呈现。
  其三,通过《小布丁与小蝴蝶》绘本故事续编及同伴互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帮助小布丁及自己身边小伙伴解决问题,学生不断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完成了一次次的思维碰撞,总结出了很多交往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意识到了交往过程中需要守规则、不计较、互相尊重等。这些不但能够解决自己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为以后生活中的交往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这指向了儿童“未来的生活”。
  将儿童的个体经验作为学习起点,在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等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体验,提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而促进个体对自身经验展开反思,其实都是在引导儿童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借助绘本进行角色扮演,促进情感体验
  绘本因其图文并茂,充满情趣,极易吸引低年段学生的注意,深受学生喜爱。本课以绘本故事《小布丁和小蝴蝶》为线索,贯穿课堂。我将绘本故事制作成微动画,在播放绘本故事的过程中,暂停了两次,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次,在小蝴蝶找到朋友后,回来动员小布丁出去玩,我提出问题:听了小蝴蝶的话,小布丁会怎么说怎么做呢?第二次,在小布丁出门找朋友的时候,看到几个不认识的朋友正玩得高兴,我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小布丁看到有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得特别开心,他心里会怎么想;二是小布丁特别想跟他们一起玩,可又不认识他们,这时候小布丁该怎么说,怎么做?
  在这里,学生设身处地为小布丁出谋划策,把自己当作了小布丁。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扮演小布丁和两位玩球的小朋友。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将自己的经验带入课堂,总结出交朋友需要“大胆、主动、有礼貌”。
  (三)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走近学生的内心
  本课中处处都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和针对性,整个教学都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进行的。
  1.“心情牌”的使用
  在回顾自己与同伴交往的心情时,我设计使用了代表心情的“心情牌”。“心情牌”的使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无声中体现出了关怀与关注。教师关注当下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能够在交流愉快体验的时候让出示笑脸的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愉悦,又能有针对性地帮助有过不愉快交往体验的孩子。
  2.“交往连线图”的设计
  在“交往图连线”环节中,交往图反映了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学生的连线,教师很容易发现每个小朋友都是独特的个体,能够看到他们真实的交往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引导学生对生活做反思和梳理,学生也会显露自己的交往情况,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对自己与同伴交往的情况,未必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进行观察和了解。
  其实,我对于此次执教班级的学生也有过自己的观察,但由于我不是他们的班主任,所以大多是利用课间、午休时间进行的零散观察,这样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在学校里,能和班级学生相处时间最长、也最了解他们的就是班主任,因此我特别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的交往情况,让班主任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学生交往当中存在什么问题,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找朋友”游戏
  低年级学生专注力较弱,需要动静结合。游戏能够让学生动起来,他们既能通过游戏得到放松,也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我针对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特点,设计了“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找找朋友,和朋友一起玩,感受快乐。诸如此类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又让课堂更具趣味性。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无论从教育教学水平还是师德师风方面都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更要关注育人,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亲历、体验。教师只有从儿童视角出发,走近儿童生活,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内心,从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大连市西岗区大同小学)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