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辽宁教育公众号
  •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新媒体平台

往期精选丨家校社”协同育人: 助推“双减”落地的“锦州路径”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意味着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锦州市教育局聚焦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家校社”共育水平,走出了一条依托“家校社”协同育人、助推“双减”落地见效的“锦州路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校关系;协同育人;“双减”
  作者简介:许晓东,锦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高级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将家庭教育从传统的“家事”上升到新时代重要的“国事”。近年来,锦州市教育部门聚焦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积极构建规范化、社会化、科学化的“家校社”共育体系,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家校社”共育水平,走出了一条依托“家校社”协同育人、助推“双减”落地见效的“锦州路径”。
  一、科学谋划,区域联动,
  抓“布局”统筹“全局”
  对教育部门来说,关注、推动、促进家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义务,更是责任。在区域层面,做好家庭教育发展相关的整体规划最为关键。
  (一)整体设计,构建家校共育新格局
  锦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强化统筹部署,先后成立了锦州市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锦州市家长学校工作指导组和锦州市家庭教育实验工作指导组,科学有序地推进全地区的家校共育工作;召开了锦州市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会,印发了《锦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家校合作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突出以建立健全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科学指导及服务水平;努力提高家长和教师育人能力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作用,不断提升家校共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整体设计,全市初步形成了中小学纵向衔接、分层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家庭教育新格局。
  (二)凝聚合力,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
  首先,锦州市教育局建立健全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召开家校合作共育推进现场会,完善“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工作网络和管理体系,指导并要求各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章程”“优秀家长委员会代表评选制度”“学校、家长联系制度”等规章制度,实现了家长委员会组建有序化、履职常态化、工作制度化和合作科学化。
  其次,锦州市教育局加强与市妇联、团市委、关工委等部门的联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站、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家庭教育志愿者的专业优势,广泛凝聚社会资源,实现“家教工作联抓、品德培养联做、主题活动联办、特殊群体联帮、成长环境联创、思想道德联建”的发展局面,有效提升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市教育局与市妇联联合举办了落实“双减”工作暨锦州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站与社区家长学校对接启动仪式,切实补充了锦州市家庭家教家风教育阵地的力量,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和实践教育功能。
  凌海市安屯镇义务教育学校、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家校共育案例成功入选“辽宁省中小学家校社共育工作典型案例”。
  (三)规范管理,建立考核督导新机制
  首先,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锦州市教育局成立了锦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专家组,组织编写了《锦州市中小学有效德育体系实用手册》,涵盖核心素养培养、优秀文化传承、理想信念培育和良好习惯养成四方面内容,将各学段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路径、考核、评价等要素分年级进行细化,体现学段衔接和专业规范的特点,现已成为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
  其次,锦州市教育局制定了《锦州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千分量化考核评价细则》,其中德育部分考核占比达到42%,涉及德育队伍建设、课程资源整合、活动组织实施和家校协同育人等诸多方面,通过查阅活动记录、班主任手册、召开座谈会和随机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逐项量化考核,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
  最后,锦州市教育局制定了《锦州市家长学校量化评估细则》,要求各校将家庭教育纳入领导目标责任制,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作为班主任工作岗位职责,做到有管理机构、有制度体系、有计划总结、有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家长科学教子水平,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锦州市家庭教育案例“办好家长学校,构建新时期家校和谐新局面”在全国家庭教育经验大会上交流,获得与会专家的好评。
  二、优化设计,研训一体,
  聚“焦点”打造“亮点”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锦州市教育局聚焦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通过赛训结合、专业指导、课程支撑等一系列举措,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家庭教育教师指导队伍。
  (一)赛训结合,助推队伍建设新提升
  为全力做好“双减”工作,持续提升校内教学水平,2021年锦州市教育局举办了全学段、全学科、全市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的“新星杯”教学大赛。全市9个县(市)区及局直所有学校35周岁以下(或教龄10年以内)教师共同参赛。这是继2020年全市“脱颖杯”“智慧杯”大赛后,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以赛代训、以赛促训的有益渠道,是引领青年教师“研教材、悟教法、磨课堂、提质量”的有效抓手,更是让“双减”落地、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作业质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三提高”夯实的有力举措。
  为深入探索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家校共育模式,锦州市教育局把打造一流的协同育人师资作为重中之重。教育局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育德杯”锦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锦州市家校合作育人推进现场会、锦州市家长学校优质课例展示暨家长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会、锦州市中小学、幼儿园“线上班级家长会”评选、“讲出我的家校合作育人故事”暨锦州市中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会等专题活动,提升了锦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锦州市实验学校、锦州市第三中学设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国和小学、北湖小学成为辽宁省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成为辽宁省首批家庭建设研究中心。
  (二)专业指导,激发家庭教育新动能
  锦州市教育局坚持以科研为抓手,以专家为引领,聚焦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对策,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首先,充分利用家教课、家教讲座等形式,持续开展锦州市家庭教育主题宣讲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累计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讲达7356场次,受益家长近25万余人次。
  其次,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与市卫健委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家长联合组织开展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传授一些心理干预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家教部积极行动,针对“非常态”下的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通过线上家教公益课、家教专题讲座等形式,指导各学校全面落实“非常时期”的“线上家校共育”工作,有效解决了居家期间的家庭教育指导等实际问题。
  凌河区解放小学“天使的微笑”心理咨询团队积极录制心理辅导微课,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太和区教育局举办线上“书香太和学堂”,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深化家校协同育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课程支撑,探索内涵式发展新路径
  首先,锦州市教育局开发了家长需求的针对性课程和满足家长多样需求的社会化课程,以“锦州市民讲堂”为平台,组织开展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专题讲座。
  其次,锦州市教育局强化学校与社区共建共促,下发《关于开展教师进社区义教活动方案》,组织数百名骨干教师深入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及义务辅导。《中国教育报》对我市这项工作进行了报道。
  最后,锦州市实验学校着力打造“致真”特色课程体系,编制了《锦州市实验学校习惯体系(2020修订版)》。习惯体系包括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审美习惯、劳动习惯五个板块,对应学校“致真”特色课程体系中的“致善”“致知”“致恒”“致雅”“致勤”课程,分别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学校以“家校联动项目化学习”为抓手,成立了项目化学习课题组,积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引导广大学生及家长走进红色场馆,打造红色教育家校共同体。2021年暑期,近2000个家庭、4000余名学生参与到“锦州印象·追寻红色印记”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来,深切感受到了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因为在项目化学习上的大力推进和研究,锦州市实验学校荣获了“2020年度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共同体最佳实验学校”称号。
  三、创新载体,释放活力,
  用“多彩”铸就“出彩”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锦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减负提质”,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创新家校合作方式,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理念,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
  (一)搭建平台,构建网络育人新范式
  首先,搭建宣传展示平台。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大力推广和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征集遴选出“双减”家庭教育短视频优秀作品52部,通过锦州教育网、锦州教育微信公众号、“锦绣德育”视频号、锦州“双减”工作群等新媒体进行展播。
  其次,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广泛开展校园开放日、家长进课堂、小手拉大手、家校联系卡和家长会等活动,密切家校沟通互动;建立健全全员家访制度,鼓励班主任利用视频会议、班级微信群、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联系。各地各校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家长信箱等形式,定期发布家庭教育工作动态信息,拓宽家校沟通交流渠道。
  最后,搭建远程学习平台。探索构建“互联网+家庭教育”服务网络,不仅打造了“两微一端”家教服务平台,还充分利用“锦州智慧教育云平台”,设置“空中课堂”“学生发展指导”等栏目,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锦州教育网开设“家教课堂”专栏,聚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传播前沿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常见问题解决策略,助力亲子科学沟通、温暖陪伴,累计推送家庭教育指导文章300余篇。
  (二)多元发展,展现课后服务新风貌
  2019年,锦州市全面启动了中小学课后服务,将放学后教育的“真空期”提升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为期”,以实际行动做到“群众有所呼,教育有所应”。例如,锦州市第八中学每天植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科学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的服务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乐动心声、画意诗情、笔走墨香、法律常识、国际热点、科技动态等主题的学习探究,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的魅力。锦州市282所中小学近20万名学生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家长满意度达95%以上。
  2021年暑期,锦州市秉承“主动作为、自愿参加、全面发展、公益惠民”的原则,组织城区4所学校开展暑期托管试点工作。试点学校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以实践活动为主,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组织趣味体育活动,如音乐老师教学生跳竹竿舞,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做趣味拓展、花样跳绳;开展“每周半日嗨”活动,如红色军事拓展、西餐品鉴、水枪大战、城市生存挑战等;加强劳动技能培养,如师生一起动手制作冰激凌、布丁、蛋糕等;开展兴趣拓展活动,如组织绘画、书法、舞蹈等兴趣小组。通过多运动、少用眼,有效降低“小胖墩”和“小眼镜”比例。暑期托管的开展,不仅有效解决了假期无人看管孩子的问题,也缓解了“双减”过后部分家长的焦虑。
  2022年寒假,为满足“双减”背景下留守儿童、困境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锦州市教育局与渤海大学联合开展“青耕辽宁·筑梦童心”关爱留守及困境学生“云支教”活动,对确有需求的留守及困境学生进行线上义务课业辅导、成长引导和心理疏导等,有2000余名儿童从中受益。
  (三)整合资源,开拓实践育人新思路
  首先,锦州市教育局把“双减”工作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印发了《锦州市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101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其次,锦州市教育局积极探索具有锦州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召开了首届劳动教育现场会,开发了以“乡土特色为载体,感恩教育为起点,劳动能力为宗旨”的劳动实践课程,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形成了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
  最后,锦州市教育局坚持高标准谋划、一体化开展、特色化实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积极构建“聚焦主题、市县联动、校际融合、班班有特色、人人参与”的研学格局。2020年暑期,锦州市教育局组织了由80多所市县乡村一体化发展联盟校组成、近1500名师生参与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先后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配水池战斗遗址、北镇庙和医巫闾山等场所,走出了一条将校内暑期托管与校外研学实践有机融合的特色道路,将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我市这一经验还被教育部“双减”工作专报刊载。
  总之,“家校”共育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锦州市教育局将扛起教育责任,统筹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全力助推“双减”落地见效,为建设辽西区域教育中心接续奋斗。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张馨宇.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内涵、特征与构建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1(1).
[2]姜国平,陈胤含.以家庭教育立法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J].教育家,2021(48).
[3]邓伟.建立家校育人机制共同撑起一片天[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
[4]郭志洁.聚能德久,构建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12).

 


(责任编辑:赵昆伦)